来源时间为:2025-03-13
能人“组团”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众人在小公园、小长廊、小凉亭共同协商急难事;居民就餐、健身、理疗等不出“生活圈”……在沧州,不少社区以辖区居民需求为核心,完善便民服务、提供暖心帮扶,让人们生活更便捷、更舒心。
能人市集让服务“一站齐全”
近日,运河区迎宾路社区能人市集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再次开张。
“看完高跷、落子,咱们去义诊服务摊位那儿量量血压、检查下眼睛和口腔。”居民石艳华和邻居在能人市集上看完民俗表演,便根据各自需求前往不同的服务摊位。
“大集上有文艺演出、非遗体验、义诊、法律咨询等多个服务摊位,我走了一圈把自己想干的事儿都干了,而且没花一分钱,为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点赞!”石艳华说。
联合相关部门将民俗表演与非遗体验活动融入能人市集,是迎宾路社区的又一次创新。由社区能人们定期“组团”,免费为居民提供多项服务,这一市集活动频繁,形式新颖。在市集上,摆摊设点的不是售卖商品的商贩,而是一些有一技之长的能人。
迎宾路社区下辖22个小区,其中,只有1个小区有物业。卫生保持、管道清淤、路面修补……面对诸多难题,仅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很难解决。社区党委书记赵玉柱介绍,一次他去外地社区参观学习,当地通过开展便民服务大集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做法让他萌生了新思路。
2022年,迎宾路社区借鉴这一模式,面向辖区有专长、有服务热情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发出邀请函,常态化推行能人市集“一十百计划”:“一”,即每个月在社区开展一场规模比较大的能人市集;“十”,即组建10支核心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参加活动;“百”,即全年开展不少于100场爱心义诊、文艺汇演等活动。
“经常有居民建议社区每个月多开展几场能人市集,于是,社区在每月开展一场‘大集’的基础上,每周在小区又增加两到三场‘小集’。”赵玉柱说,如今能人们不仅是社区“服务团”的骨干力量,还积极为社区事务建言出力。
在我市,迎宾路社区的做法不是个例。许多社区将能人市集作为探索便民服务模式的有益尝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大集,既为社区能人提供了施展才艺的平台,又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力量。
▲能人市集便民惠民。
家门口议事让民声“落地有声”
近日,在新华区县直社区物华二期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及市供排水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协商自来水表安装的事情。
“我把施工图中的一些细节向大伙儿介绍下,大家有疑问或者有好的建议尽管说。施工图定下来,工作人员就马上进场施工。”市供排水集团工作人员公布了个好消息。
“太好了,施工过程中有什么需要协助的,你告诉我就行。”居民仇荣先自告奋勇地说。
“这些年您帮着大伙儿收水费付出不少了,就把这次机会让给我吧。”居民王玉稳说。
……
现场,居民们说着“争”了起来。
物华二期小区是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年来小区居民共用一块自来水表,共同分摊水费。为解决这个小区自来水表安装入户的难题,县直社区先后召集多方人员多次在小区内协商。从收集居民意见、商量解决方案,到实地测量、敲定施工图,经多方共同想办法、拿主意,自来水表安装入户的事情渐渐有了眉目。
家门口的事情在家门口商议,是县直社区探索出的协商议事新模式。县直社区辖区内共有12个小区,其中11个是无物业的老旧小区。最初,为及时了解居民诉求,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召集各小区居民代表在社区议事厅内碰面,大家围绕辖区出现的新难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但每个小区的情况不同,居民诉求也不一样,为精准解决居民的急难事,社区决定将议事地点“搬”到居民家门口。
在县直社区辖区,容易解决的事情,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商议;难解决的事情,社区工作人员跟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社区党委书记单新然介绍,居民们在家门口商量事情没有拘束感,这种贴民心、接地气的沟通方式,让居民更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今,我市许多社区创新听取民意的方式方法,将小公园、小长廊、小凉亭等作为家门口议事的新平台,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让民声“落地有声”。
▲多功能活动室点亮居民缤纷生活。
15分钟服务圈让生活“有滋有味”
“您最近身体怎样?有不舒服的地方或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您跟我们说就行。”近日,运河区世纪府邸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两位护理人员来到世纪府邸小区居民陆清芬家,询问老人的身体和生活情况。
护理人员为陆清芬测了血压、血氧,并嘱咐她按时吃药,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打电话。
陆清芬今年86岁,患有慢性病,平时自己一个人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每个月都上门为她进行健康检查。
世纪府邸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社区于2024年联合社会养老机构共同打造的,为居民提供就餐、康复理疗、理发等多项服务。
世纪府邸社区是个刚成立两年多的“年轻社区”,辖区内唯一的居民区——世纪府邸小区也刚交房两年多。“社区的重头工作是为居民搞好服务,居民的需求是社区工作的‘指挥棒’。”社区党委书记吕武浩介绍,为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了解居民的所需所盼。
“我和爱人白天上班不在家,俩老人在家吃饭总是凑合,小区里像我家这种情况的应该不少,社区能不能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方便就餐的地方?”“我们舞蹈队平时都在室外排练,社区能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室内活动的地方?”社区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服务设施上进行了不断完善。
吕武浩说:“居民的生活圈内不仅有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还有健身房、书画室、图书室等。社区经常联合相关部门在这些地方开展活动,让居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
在我市,许多社区像世纪府邸社区一样,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服务圈,多维度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让社区成为居民的温馨港湾。
原标题:《【媒体看运河】沧州:社区服务“上新”居民烦愁“下架”》
文章来源于:http://www.bprg.cn 社区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