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12-11
黑龙江哈尔滨:强基赋能,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时间:2024-12-11来源:中国社区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制度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激励保障,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服务社会、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顶层设计
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和专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专项推进落实。召开全市社会工作会议,用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制发工作规则和任务清单,有效整合条块力量,夯实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共同推进、上下联动配合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加强基层基础建设1个责任分工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基层减负、对重点人群实行救助帮扶等5个专项措施,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各负其责的制度规范和落实体系。出台《哈尔滨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健全“选育管用”制度,推动社区工作者选得优、留得住、干得好。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严把社区工作者政治入口关,畅通选任、公开招聘准入渠道,把政治素质好、年龄结构优、学历层次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优化队伍结构。
坚持减负赋能提升能力素质
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从完善机制、厘清权责、扩权赋能等三方面着重发力,推动减负工作落地见效。全市18个区、县(市)制定完成、细化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依法协助政府工作和减负工作“三项清单”,推动照单履职、依单服务。全面取消社区居民委员会13类45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基层负担明显减轻。实施“冰城雁阵工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全市社区工作者纳入档案信息库管理,一次性补充员额4500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平均拥有社区工作者19名。通过开展初任培训、岗位练兵、入户考核、技能比武、导师帮带等工作,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持续提升。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发挥应急、信访、城建、城管等与基层联系密切的职能部门优势,聚焦提升群众工作、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方面能力,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不断提高服务居民的能力。
坚持实干导向建立保障机制
建立薪酬保障机制。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建立由薪酬等级、工龄奖励、职业津贴、学历津贴、岗位绩效和特殊表彰等6部分组成的薪酬体系,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健全管理考评体系。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和年度联审联查制度,实行社区工作者“一人一档”动态登记个人备案信息,落实社区工作者劳动合同和借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实绩、网格服务和群众满意度考核评价机制。177名优秀社区(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或提高待遇补贴。优化办公活动场所。开展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达标专项行动,有效改善办公环境,推动全市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升级,提升中心人气指数和服务效能。
坚持服务为民提升治理成效
实行网格管理知民情。全市社区工作者全部担任专职网格员,带领居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下沉网格,开展大走访、大排查、主动问需,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党建联建解民忧。成立社区“大党委”1086个,联合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共驻共建,建立“吹哨报到”机制,通过开展“红色物业”小区创建、“百家单位包保下沉社区”等工作,解决业主反映的停车难、装修扰民、下水道阻塞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自治功能纾民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持续用好“红色管家”“民主议事厅”等经验做法,有效激活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文章来源于:http://www.bprg.cn 社区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