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9-03
看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社局因地制宜选树培育28个劳务品牌,“楚雄彝绣”“姚安花卉工”“元谋菜农”等劳务品牌成为当地居民的增收致富法宝和外宣名片。
近日,云南省姚安县举办花卉栽培与管理培训班。图为黄兴华老师(右一)在进行花卉栽培与管理实操教学。姚安轩摄
一枚枚绣花针在手指与布料间翻飞,一枝枝娇嫩的玫瑰在大棚绽放,新鲜的蔬果闯进“南菜北运”市场……28个劳务品牌以其各自姿态,闪耀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乡镇区县间,成为当地居民的增收法宝和外宣名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劳务品牌不仅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带动村民居民增收致富,也集聚了优势资源,引领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近年来,楚雄州人社局积极引导劳务品牌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促进当地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枚针,绣出大千世界
左手一块黑布,右手一枚针,鲜艳的红色丝线绕在针上,线随针刺进织物,反复运针后,立体感强、艳丽饱满的马缨花跃然“纸”上。
“彝族服饰上的常见图腾包含火纹、虎纹等,体现彝族万物有灵的文化内涵。”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彝绣刺绣大师丁兰英介绍。
彝绣文化由来已久,承载着历史民俗文化,如何让“楚雄彝绣”劳务品牌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舞台?
楚雄州制定出台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文件,运行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彝绣产品交易中心,搭建高层次、多渠道的彝绣研发生产与展示销售平台。
同时,楚雄州支持和鼓励彝绣民间艺人提升技艺水平、传承民族技艺;培养彝绣“兴楚名匠”,带动绣娘传承推广彝绣技能;建立彝族刺绣职业培训规范,完善彝族刺绣评价体系,规范学科、行业发展。截至目前,楚雄彝绣产业共有4名彝绣技能大师、17名彝绣“兴楚名匠”,3名彝绣技能大师获评云岭首席技师,全州培育彝绣经营户538户、绣坊513个,带动5.7万名绣娘就业。
为展现中华文化的气度、神韵,帮助彝绣打开更广阔的市场,2023年9月,“楚雄彝绣”登上国际秀场,40套缀饰彝绣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装在米兰时装周发布。
全程参与米兰时装周发布会的彝绣文化传承人张丽琼女士说:“此次发布的女装太惊艳啦!将东方刺绣与意大利小众奢华面料相结合,颜色上大胆运用彝族崇尚的黑色,图案有云纹、马樱花、银饰等元素,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民族风印象。”
“楚雄彝绣”从彝族绣娘的绣花针下诞生,正在一步步从深山走向都市,由原生态向着国际化嬗变,生动地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一枝花,开出美丽图景
一到楚雄,随处可见“火火楚雄浪漫花都”的牌子。宜人的气候为楚雄州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楚雄州大力培育“姚安花卉工”,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金招牌”。
姚安云秀花卉有限公司花卉分拣流水线上,自动化分拣设备正在按每小时分拣1.1万-1.2万枝鲜花的速度不停歇工作。车间里一个年轻女孩在来来往往的大叔大姐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叫张会艳,是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实习期间已进入到云秀花卉车间实习,毕业后走马上任车间组长。
车间内推车上一扎扎娇嫩的艾莎、洛神整齐摆放。张会艳正在逐一对鲜切花束进行检查,手上拿着一个记事本,记录着每日鲜切花密开朵数、生开数这些特殊情况。记录之外还会复盘问题原因,减少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小小的本子显现出张会艳做事的认真与专业。
当前,姚安花卉企业不论是研发岗位还是车间流水线上,专业人才随处可见。但起初并非如此。楚雄州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情况调研时,了解到企业存在人才缺口。
“我们企业特别需要花卉专业人才,为鲜花产业的长远发展助力。”2022年时,姚安毅云花卉有限公司要生产第一批工业化标品鲜切花,负责人王鹏程很焦急。
面对这种情况,姚安县人社局面向当地群众,开展花卉种植采摘、包装运输、深加工等全链条的技能培训67期,邀请专业花卉教师授课,为每位参与培训的花卉工补贴技能培训资金,为3500余人颁发技能合格证书,“姚安花卉工”自身硬实力大幅提升。今年7月初,刚参加培训的薛珊说:“培训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操性,经过学习,我更加系统地掌握了花卉知识。”
除花卉产业之外,楚雄州还积极探索高原特色农业、文旅康养等行业培训模式,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掌握就业技能。近3年来,全州累计开展新型学徒制、文旅产业人才等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6.7万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74人(户)、18亿元,带动就业2.9万人;年均组织各类招聘会60场次,提供用工岗位7万余个。
一颗菜,走上万千餐桌
走进元谋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产品市场显示屏每天都会更新全国152个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数据,可以查看全县3500亩果蔬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近30年元谋农业气象及农业产业发展资料。
元谋县有“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的美誉,是云南重要的蔬菜生产、批发地。近年来,元谋县建立元谋县农业数据中心,“元谋菜农”赶上数字时代新机遇,摇身一变,成为专业型、技术型、管理型“农学专家”。
菜农文雁翔蹲在马铃薯基地边上,用手刨开开裂的泥土,查看马铃薯结果情况。果量很大,他很满意。“现在蔬菜种植不是过去那样靠天吃饭了,有了农业数据化平台,可以更好的了解土地、天气情况,对作物的生长、病虫害情况也能做到胸有成竹。”文雁翔说。
“元谋蔬菜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帮助‘元谋菜农’劳务品牌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5万多农村劳动力在县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元谋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阮秀梅说。
搭上数字便车的还有“牟定腐乳制作工”“南华菌工”等劳务品牌,楚雄州人社局为行业嵌入“云智慧”,推广应用楚雄州打造的综合服务云平台,进行数字化生产、制作,建立产品溯源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产业增效。牟定县15家腐乳加工的龙头企业,直接带动620余人城乡劳动力就业,2.2万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南山县野生菌综合产值达61.27亿元;每年约有12万人次参与野生菌生产经营,全县农业人口人均野生菌收入近2500元。
近年来,楚雄州人社部门巧思匠作,启动劳务品牌培育计划,选树28个劳务品牌,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劳务经济圈,将劳务品牌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打造“就业幸福里、创业幸福地”。
“截至今年6月,我州已建成‘幸福里’社区17个,劳务品牌建设已带动36.82万人就业,收入达52.82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示范带动,壮大劳务队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促进‘家门口’就业,守住稳稳的幸福。”楚雄州人社局副局长杨庆军说。
文章来源于:http://www.bprg.cn 社区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