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了医改的新余模式。公立医院综合医改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新余市自2014年列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城市以来,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导向,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路径,以医学影像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取得了技术提上来、服务提上来、资源沉下去、费用降下去的“上上下下”改革成果,开创了新余市医改的新模式。新余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模式,实现了各个参与的医疗机构在不需要自己出资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比自己单独建设影像科更好的收益、更高的影像服务水平,可以把用于影像设备方面的投资“腾笼换鸟”,用于需要资金投入的其他科室和人才培养方面,从而达到区域内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杨宜勇表示,新余模式取得成功有三大亮点,一是全市的医学影像共享中心,二是包含了智慧因素,三是区域共同体建设。
新余市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建设的三点启示
新余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是新余医疗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调研中发现,新余医学影像共享中心具有“高、大、先”的特点,新余模式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以小切口实现了大突破,是新时代医疗改革的探路先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政府主导、聚焦基层问题和积极借助外力。
政府主导。新余医学影像共享中心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运行模式,确保了影像共享中心的公益属性和在政府监管下的运转。政府主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定规则,新余市卫健委先后出台了《新余市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招标文件》《新余市医疗共享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新余市医学检验共享中心招标文件》等,明确影像共享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二是明确责任,切实履行政府职责,组建由市长任主任的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厘清医管委(决策层)、公立医院(执行层)、监督管理办公室(监督层)三方权力边界和运行流程,切实担起政府在医改中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三是整合资源,依托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建立影像专科医联体,推动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检查结果互认。
问题导向。长期以来,基层医院面临高端医疗设备和高端人才严重短缺的难题,人民群众面临看病难、看病贵、治不好和重复检查的问题。新余市的医疗改革聚焦这些难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认可为标准、以公益性为主导,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探索医疗卫生集团的运行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医疗、医保、医药、医价统筹协调,推进医疗卫生数字化转型,提高“互联网 医疗”信息化水平,唱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主旋律。通过设备共享、人员共享、数据共享,减少重复投入,减轻财政和资金压力;通过提高设备和人员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诊疗效率;通过数据互联互通、结果互认,从而提高质量和安全,减轻人民群众负担,让各方受益,提高各方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效益共享,解决了区域内的医改难题。
借助外力。新余市医改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找到了一脉阳光影像医院集团这家专业水平和科技实力雄厚的公司,将优质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引进来,与一脉阳光联合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拥有营业执照以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资格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影像中心享有独立的人、财、物的管理资格,独立承担医疗责任,受新余市卫健委的监管,由新余市的医院提供场地和人员支撑,一脉阳光影像医院集团负责投入和运营管理,整合区域内医院现有资源,在此基础上组建各个医疗共享中心。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新余行政区域内医学影像设备与人才的不足,为市、县(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相应等级的影像设备,通过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培训的方式,实现了城乡居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专家:
杨宜勇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黄二丹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研究室主任
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陈兴康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
吴怀友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专家
(执笔:陈阳波周艳钟超,分别系总编辑;人民论坛网地方频道主编、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人民论坛网编辑)
文章来源于:http://www.bprg.cn 社区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