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10-24
司法工作的基础和重心在基层,活力和难点亦在基层。为深入一线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强指导,10月20日至23日,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家新率调研组到辽源和延边地区调研,实地查看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以守护东辽河源头的绿水青山为己任的辽河源人民法庭,全方位护航生态旅游发展;集中审理辽源地区家事案件的灯塔法庭,擦亮了“调千家事、解万家愁”的家事法庭品牌;在延吉市法院河北法庭初展端绪的人民法庭管理平台,正在探索人民法庭数据全量归集。徐家新指出,人民法庭要改变“单打独斗”“坐堂办案”的固化思维,坚持走出去、沉下去,依托综治中心、巡回审判等机制,做实前端治理。要坚持人民法庭基本功能不动摇,立足“三个便于”“三个服务”更好发挥法庭服务辖区优势作用。
辽源市西安区综治中心对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处置、反馈,办结率达99.7;延吉市综治中心已实现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要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处理好法院诉服中心和综治中心入驻窗口在立案服务中的关系,坚决防止两边‘踢皮球’。要做好案件诉前分流引导和立案后先行调解动员工作,加大退休老法官返聘力度,研究对接乡镇综治中心机制,梳理总结成型经验做法。”徐家新对法院入驻团队嘱咐道。
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和全省相对薄弱法院的图们市法院和辽源市龙山区法院的“脱薄攻坚”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徐家新现场了解情况后指出,“脱薄”过程就是改进作风的过程,要狠抓队伍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尤其要强作风、提能力,坚持“放手”和“上手”相结合,扑下身子抓实具体工作。要将党建工作与“脱薄”工作紧密结合,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办大案、办好案、办精品案,引领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延边东北亚区域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和设立在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内的融智解纷中心,均积极为中外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纷服务。肯定之余,徐家新强调,要大力宣传调解这一东方智慧的解纷优势,融合推进两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打造东北亚区域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金字招牌”,依法助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北向通道建设。
“法院的作风建设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石,也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直接体现。”结合调研中梳理发现的工作情况及难点问题,徐家新将作风建设作为贯穿法院总体工作的“一条红线”和破解工作难题的“基础工程”,围绕加强作风建设提出四点要求。
以作风建设优服务、保大局。要主动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将务实作风转化为精准服务,与党委、政府重大部署同频共振,同时以打造高质量司法环境,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要以作风建设推动基层工作转型,以入驻综治中心工作为抓手,尽快实现法院主导型解纷机制向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转型。要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案件办理发现共性和深层次问题,提出高质量司法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以作风建设转观念、提质效。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做实定分止争”为工作主题,树立全流程、最后一道程序、前后端协同贯通、穿透式思维等司法理念,坚持调解优先,把调解作为基层法院办案的主要方式,贯穿立审执全过程。要突出“一审、初访为中心”,以严细实的作风把好工作“第一关”,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一审、初访环节。
以作风建设破难题、强弱项。要以作风建设破解“脱薄”难题,“敢担当、善攻坚”,把作风优势转化为攻坚合力。要压实攻坚责任,制定靶向措施,压实岗位责任,推动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担当,尽快实现“脱薄”工作目标。完成“脱薄”任务后,要将好的作风继续保持下去,推动工作进一步提质争先。
以作风建设强班子、带队伍。要把作风建设与政治建设深度融合,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领导干部要起示范表率作用,真正负起责任,反对“好人主义”。要构建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用人机制,把作风建设与绩效考核挂钩,一体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与能力建设。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作风建设成效的检验标准,全面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调研期间,徐家新一行来到图们江回游性鱼类繁殖基地,调研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实践。此外,调研组还走访了部分企业,了解司法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情况。
延边州委副书记、珲春市委书记、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林小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金星,州委常委、延吉市委书记王吉宝,辽源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吕洋,延边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朴永刚,延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忠义,辽源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赵洪亮,省法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