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社区网 > 滨州社区 > 正文

滨州惠民:“社区微工厂”撬动大民生

2025/7/28 19:38:16 点击:

来源时间为:2025-05-21

初夏,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麻店镇盖刘村社区的微工厂,48名工人正熟练地缝制家居纺织品。“以前总愁年纪大找不到活干,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月月有稳定收入!”村民刘大姐一边整理成品,一边笑着说道。这个场景是惠民县麻店镇创新打造社区微工厂、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生动实践。

盘活闲置资源家门口就业不是梦

“你看我们村里,以前很多人都只能去外地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还照顾不了家里。”盖刘村党支部书记刘辉感慨道。如今,村里建起的“微工厂”已经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既有年轻人,也有不方便外出打工的中老年人,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据了解,麻店镇通过开展“闲散资源清底行动”,对滨惠大道沿线的废旧房屋、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改造。多方筹集60万元资金,采用“村集体施工 企业订单 农户就业”的模式,创新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将960平方米的废旧厂房改造成标准化车间,并配备了32台专业设备。

精准服务助力构建就业新生态

为满足群众“就近就业、体面劳动”的需求,麻店镇与华纺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到坊”合作机制。针对留守妇女、大龄劳动力等群体,开展缝纫、品控等专项培训,创新实行弹性工作制与阶梯计酬制度,实现“带娃顾家两不误”。

通过“保底工资 效益分红”的分配模式,麻店镇实现企业增效益、集体增收入、群众增收益的多赢局面。“现在既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又能挣钱补贴家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一位在微工厂工作的村民说。

小车间撬动大民生乡村振兴新路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麻店镇党委书记卢勇表示,在推进心安城市建设过程中,麻店镇将“稳就业保民生”作为核心工程。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社区微工厂7处,开发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4.8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

这种创新实践实现了“离土不离乡”,构建起“产业进村、就业到户、技能到人”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又延伸了家纺产业链条,为集体增富、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创造了条件,探索出一条“小车间撬动大民生”的共同富裕新路径。(通讯员王军杜晓月)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鄂州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评审,推动就业工作向基层延伸
黄石四棵社区“童伴之家”让夏季安全知识长伴
宁德蕉城区三都镇设立海上社区海渔政务服务流动代办点
最新图文
宁德蕉城区三都镇设立海上社区海渔政务服务流动代办点
黄石四棵社区“童伴之家”让夏季安全知识长伴
鄂州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评审,推动就业工作向基层延伸